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上台報告

2009.3.4 上台報告
自從上次上台報告""拔""
被老師大力讚賞之後
淇對"上台報告"這檔事
變得超興奮的
昨天回家
她告訴我 期待已久
明天終於又輪到她報告了
她這次要報告的是""米""
然後拿出兩張小抄
密密麻麻的寫了一大堆
她說 她大概設計好 要問同學哪些問題了
我問 : 寶寶~那兩張紙 需不需要換大張一點阿!寫得密密麻麻的~
淇說 : 媽~這是上台報告的小抄耶 我怎麼能寫太大張
這是我如果忘記的時候才拿出來看的
我還要拿報告的那一張紙
小抄太大張的話 口袋放不下
昨天 因為還要跳舞
所以回家的時間比較晚
她自己利用空檔的時間 問問其他不相干的同學
已經都擬好 上台的報告了
回到家後 一樣請我幫她查""米""的古字
她說 她這次想要設計一個更不一樣的
她希望能送點同學什麼東西
用來刺激同學舉手發問 或回答
(恩~~這點子不錯 台上台下互動良好 是上台報告的另一種膽識)
淇很喜歡做些小東西
以前還自己做過搓搓樂 給同學玩
於是 我們就決定 再做一個搓搓樂
讓有回答問題的同學 上台搓
她開開心心的工作好久
其中一格洞 裡面竟然不是禮物
而是""上台講一個笑話""
哈哈~~媽媽覺得好笑
小孩就是小孩
滿肚子奇怪的想法
不過
說也奇怪 淇寫的部分 變得很少
但是 孩子卻能夠完整的把字記在腦海裡
以前 我小時候
字不會 就是一直寫 多寫幾次 背下來
而今
她光是寫那一條白紙
也不過才花不到十秒鐘
花一大堆時間 找資料 想鬼點子 做遊戲 寫小抄
然後莫名奇妙的 那個字 就跟她有感覺
像刻在她腦海裡一樣

媽媽~我有感覺了

2009.3.4 媽媽 ~ 我有感覺了
這學期的回家作業有些改變了
變得最多的一個是"生字"
對於一個二年級小朋友來說 認識新的字 以及越來越多長得很像的字
是一門必要的功課
淇淇在""認""國字這方面
一直不是很拿手
要不是把字左右顛倒 要不就是上面連A字下面連B字 形成一個怪字
機會的機 常常少一點
勇敢的敢 旁邊常寫成 攴
日記的記 旁邊常寫成己
.... 等
多到 有時候連我自己寫字 我都懷疑一下
這學期 生字 改為""報告式""
你們應該像我一樣
很懷疑吧
孩子對字都不懂了 還報告什麼
老師準備兩張A4大小的空白紙
小朋們必須把兩張紙黏成一張長條
然後分成做有兩邊
右邊 要寫那個生字的詞語 寫兩個
左邊 可以寫成語
淇第一次拿到的生字是""拔""
我讓他自己去翻字典
查查看 部首 比畫
然後自己選兩個詞語寫下來 ~~拔除 ~~拔萃
(我本來有想請他寫簡單一點的 但她堅持就是要拔萃
所以我跟她解釋好久 拔萃的意思
後來我發現她拿出小便條紙 在上面寫著
拔萃_類似功課很好的意思
ㄚ~~我會不會誤人子弟ㄚ)
左邊 她寫了一句成語 ~~出類拔萃~~
(我又解釋了很久 很久
後來她又拿出小便條紙 上面寫了
小博士黃在班上是最出類拔萃的 不但功課好 跑步也快 還常常幫助同學..等)
好啦 作業大致完成啦
之後淇就開始想 上台 要報告些什麼
要問同學什麼問題
她知道我有一本""漢字的故事""
(內容大概是一些象形文字的故事由來演化等)
她請我幫她查 ""拔""的古字
然後自己設計了幾個問題
並要求我當同學
她則演練一遍
功課 這樣就完成了
完成了???
從頭到尾""拔""一共寫了三次
三次而已 怎記得住
我問淇 : 你需要在空白紙多練習幾次拔怎麼寫嗎?
淇說 : 媽~不用阿 我已經會了
我說 : 但是 你從頭到尾 只寫三次耶~媽媽覺得會不會太少了
淇 : ㄛ~媽~ 我已經寫三次了耶
我對這個字已經有感覺了~~怎麼可能會忘記
我 : ㄚ ~~對字有感覺~~好奇怪喔 我對你會了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
淇說 : ㄛ媽~我真的已經會啦~~
上次某某某同學 介紹某某字
上台講了什麼什麼......
我想我明天準備得應該跟他一樣棒
我說 : ㄟ~~你連同學報告的 也一併記下來囉
淇說 : 是阿~媽 每個人都要上台報告
每個人報告的也都不一樣
怎麼可能會忘記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管樂團

2009.3.3 樂團

淇的同班同學Patrick在樂團裡擔任打擊

常常和淇聊到樂團有多好玩

透過Patrick媽媽幫我們引薦

這學期也讓淇進樂團玩玩

Patrick有兩個姊姊 年紀都國中了

Patrick媽媽說 姊姊也吹長笛

長笛是女孩們的首選

Patrick的兩個姊姊平常就對淇特別照顧

淇對兩個姊姊也非常崇拜 常常嚷嚷

想去Patrick家找他姊姊玩

昨天 是淇第一天上長笛課

回家就告訴我 長迪很好玩

媽媽~我們今天是用前面那一節吹聲音

她很認真的吹著

還告訴我 如何分辨 哪一邊是要靠在嘴巴上

媽媽~~老師有教我 嘴巴要怎麼弄 才能吹出聲音喔

吹完之後 還把整支笛子擦乾淨

赫然說~~媽 這支笛子不是新的耶

老闆是不是拿錯了 怎麼會賣我們這種

ㄦ~~寶寶

媽媽告訴你 這支笛子的確不是新的 不過它並不是很爛的喔

媽媽是買二手的

一來 不知道你學習的意願如何

二來 二手的比較便宜

如果你學了之後 很有興趣 我們再來考慮買一支新的好嗎

遇到母老虎

2009.3.4.

昨日下午 我外出去辦事

走著走著 忽然有一輛CRV黑色休旅車差點點撞到我

我驚嚇之餘快散到一旁

這輛車好像完全沒看見我

完全沒有踩煞車

我拍拍窗戶

告訴她 小姐你剛剛差點撞到我

對方很大聲的回我說

ㄚ 怎樣 是有撞到嗎

我答 沒有 但是你剛剛真得差點撞到我

然後對方開始歇斯底里 破口大罵

怎樣 我是有撞到你嗎 怎樣......然後下車

先是上下打量我 之後 繼續罵 還罵三字經

我又說了 沒有 你沒有撞到我 但是你差點撞到我

你應該給我一個道歉

之後 他又一直罵

我嚇呆了 完全沒說話

一旁的施工路人也跟著說 哀壓 小姐 你不對啦

你剛剛差點撞到人哩

那女人不知道怎了 更氣

她足足比我高一顆頭 穿著像高級主管的打扮

靠我很近 講話咄咄逼人 還罵三字經

出言不遜 然後還叫我走開

之後 我就真的走開

離開前 我對她說

小姐 看你的穿著打扮 結果你講話竟然是這樣

大家不是在看我 是在笑你

回公司後 我心有餘悸的跟同事聊起來

同事開玩笑說 你也很"恰"~怎沒跟她槓上

我開開玩笑說 我怕壞人 我是惡人沒膽

不過當下 我真的是嚇到了

她本來就沒有真的撞上我

只不過 人跟人之間 難到 都沒有基本的禮貌嗎

差一點點撞到 就算不開口

是不是也應該招個手 點個頭 聊表歉意

難到我身穿百元衣裳 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嗎

穿金戴銀開名車 就可以這樣肆無忌憚的在馬路上咄咄逼人

不過

很慶幸 我沒被他撞上

我該感恩

因為要是被這種人撞上 真是不值得~~

馬路真的如虎口ㄚ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成功媽媽的條件

成功媽媽的條件 成功媽媽的條件

作者:張炳惠
出版社:核心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932915
裝訂: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衝擊
剛開始 我對書中的內容很不以為然
其實我把所有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也不是件高明的事
如何做一個好的家庭CEO真的好難~~

內容簡介top
  經典暢銷作品<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  蟬連誠品等各大書店排行榜冠軍、榮獲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精選書,  更成為被台灣父母口耳相傳的教養聖經!
  這一次,韓國首席媽媽——張炳惠博士,  將再次獻給家長一部受用無窮的教養寶典!!
  【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讓所有媽媽了解,媽媽的堅持對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讓所有媽媽了解,孩子成功的契機就在媽媽身上。
  【偉大媽媽的條件】──將讓所有媽媽了解,您也可以成為偉大的家庭CEO!!
  不可否認的,家庭是充滿了愛和信任的血緣團體,但張炳惠博士認為,家庭也需要像企業一樣經營,維持家庭的幸福,是需要講求「經營原則」與「戰略」的,而最適合擔任家庭最高經營者的人選,莫過於每一個偉大的媽媽。
  重要的是,媽媽必須擔任家庭最高經營者的理由,絕不是為了去使用這最高的權利,而是為了引導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經營活動,使每個人盡到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從而建構起一個偉大且幸福的家庭!
※家庭CEO媽媽六大重要工作
1、您是CEO,讓丈夫做名譽會長。
2、同時賦予孩子部門主管的權利和責任
3、提高每個家庭成員的經營參與度
4、確定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領域
5、不要給予過多的獎賞與稱讚
6、對事不對人

作者簡介
張炳惠博士
  1932年李承晚政府時期,曾任職過國務總理等職務的已故張澤商先生的第三個女兒。
  十九歲時踏上留學之路,並拒絕當時為國內第三代富豪的家裡一切支援,抱著多賺一塊美金,就是多愛一分祖國的決心半工半讀。
  1958年於茲堡克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1964年於喬治他思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之後在夏威夷大學等教授歷史學。
  不僅如此,她還在美國境內設置了異種語言教育系統,她所編纂的異種語言教科書被許多學校訂定為教材。
  1986年至1993年期間,在日本引領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等,於美國和日本等地擔任了40多年的教授。
  2003年她將與喪妻並獨自扶養三個孩子的丈夫相遇,克服無數的艱難辛苦,並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卓越優秀人物的故事編撰成《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出版。
  這本書至今已帶給40多萬家長們深刻感動,目前其版權已外銷至日本、中國、臺灣等地,並以當地的語言出版,儼然成為世界暢銷書籍。
  作品集: 《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成功媽媽的條件》

每個父母都該知道的事情


每個父母都該知道的事情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第二十二章第六節

貫穿全書,我一直強調回歸到關愛卻堅定、拒絕自由放任政策、拒絕被動式的育兒手法。我不相信當今所謂的育兒大師對你信誓旦旦地表示,紀律的本質充滿壓迫性、或獨裁性、或模稜兩可、或毫無感情。相反地,慈愛的約束限制能讓你的孩子免於遭受困惑、挫敗之擾,而且,也不會讓他們搞不清楚自己在家裡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或地位;同時能幫助孩子敞開心胸眼界,與全世界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人──媽媽和爸爸,一同發展出充滿愛心、踏實、豐富、多采多姿的美好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秉持著如何發展健全社交關係的精神,以及道德與情緒基礎,昂首迎向大千世界,透過這些特質,孩子便能順利地面對、應付並享受人生。

毀掉孩子及父母人生的十五種方式

1. 不事先計劃。
初為父母時,一點也不認為如果自己缺少人手幫忙或支持,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不事先考慮安排如何規劃出一個安全穩定的居家環境,好讓孩子能順利成長;尤其是沒有慎重考慮找一個個性及育兒理念能與你相輔相成的另一半。不事先計劃好要採行何種餵奶方式,心想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不事先想好如果你得出門上班,由誰來照顧孩子;或如果你決定待在家照顧孩子,經濟收入該由誰負責。不仔細考慮如何安排工作與托育之間的配合。
2. 讓不當或毫不關心的人長時間照顧你的小寶寶。
找一個和你的育兒觀念和經驗截然不同的人幫忙照顧孩子,尤其是把你的寶寶交給一個整天要同時照顧數名嬰兒的照護者;或者不管其品質優劣與否,把寶寶長時間交由大型托嬰中心看顧。
3. 讓自己承受巨大壓力,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下班回到家疲憊不堪;離開家時,特別會有罪惡感。
4. 孩子一吵便順從他們,從不要求他們。覺得這樣一來,便可彌補平常對他們的忽略。
5. 把孩子帶入消費世界之中。總是一再地滿足孩子要求最新、最炫、最吸引人、最膚淺的消費商品。
6. 允許孩子有唯我獨尊的心態。
這樣才能避免挫敗感或要花力氣管教孩子。
7. 茍且過日,從不考慮自己和孩子人生的意義。隨便混日子,為求生存不擇手段。希望孩子不要養成某些壞習慣,但自己卻以身作則做壞榜樣。
8. 不制定且遵守一套可壓制自我衝動的準則,並要求孩子遵守這套準則。
9. 讓四、五歲的孩子和你睡同張床、穿紙尿褲;讓孩子坐在嬰兒推車,一邊運動慢跑。
10. 不過問孩子的交友情況。完全不關心他的朋友是哪些人、在學校情形如何,以及他閒暇時都在做些什麼。
11. 放任孩子看電視、玩電動。
12. 認為孩子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不需要和孩子分享生活訊息、活動情況、問題及難處。畢竟孩子需要保有隱私權。
13. 不帶孩子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一起做些好玩的事。不認為和孩子一塊玩是件好事,一定要分秒必爭把孩子的行程安排滿滿的。
14. 不和孩子談性關係、吸毒、吸菸或酒精等話題。他大概也不會想和你討論這些東西。
15. 從不要求孩子做家事或讓孩子參與家務事。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部份最後都會變成心理診所及輔導室的常客;或者更糟的是,成為少年感化院或警察局的常客。他們在歧路上跌跌撞撞,直到某天、某人或某件事的發生,終於能掌控他的行為。過去常見的對策是,把問題孩子送到軍校管理,結果那些情況比較惡劣的孩子最後被關進了軍方監獄,或被軍方革除踢出。如今,我們有治療寄宿學校和戰鬥營可供選擇,至少能收留這些問題孩子直到成年,之後他們便一切靠自己,繼續往自毀之路前進。

如果你的孩子最後淪落到這種地步,請問你做何感想呢?你想,身為這種孩子的家長,能快樂到哪裡去呢?我所提到的諸多選擇或許很難落實,也很花時間,但是,如果你完全不採取任何行動,將來要面對的後果可能還要難上好幾百倍。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我敢向你打包票,幾乎任何情況都能夠得到改善。養育孩子應該是件深入、長久的愉悅任務,我知道你一定能辦得到的。

小萱

小萱

她是我第一個輔導的孩子
小萱跟我女兒同年齡 個子卻足足少一個頭
她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 靦腆的笑容 嬌小的身材 長長的頭髮

小萱對自己極度的沒自信 說話聲音小的像螞蟻
回答問題總是含含糊糊 簡單的點頭搖頭
功課落後 人際關係更是封閉
要讓她開口回答 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進入她的內心世界 更需要長一點時間


有一天 我陪她做功課時
赫然發現他的手臂上 有兩塊深到發紫的瘀青

當她告訴我 是媽媽捏她時
說真的 我當下整個人都傻住
我問 : 你做錯事了嗎?
她 : 眼光泛著淚光 好一會 才說 我不知道
我問: 告訴我 媽媽捏你時你在做什麼
她 : 媽媽說 我不乖
我問 : 那你當時在做什麼
她 : 沒做什麼
我問 : 那麼本來媽媽有叫你做什麼嗎?
她 : 媽媽叫我睡覺 可是我睡不著
我說 : 所以你爬起來 還是在那裏翻來翻去
她 : 點點頭
我接著問 : 媽媽要你睡覺時 那媽媽在做什麼
她 : 媽媽在睡覺
當下 我的眼淚幾乎要飆下來
我告訴她 : 是不是因為你沒睡覺 吵到媽媽 媽媽可能太累了 所以才會生氣捏你
她: 點點頭
我說 : 下一次 如果你真的很不想睡覺 你要告訴媽媽你睡不著
再問媽媽 可不可以自己到旁邊去玩 但你不會吵到媽媽

她沒說話 我想 她可能不敢說

但是 有時候當你無法跳脫那個情境時

你必須學會 如何生存 如何保護自己

對很多人來說 親身父母虐待自己的小孩

這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情

小萱有一個很小的弟弟

都是媽媽在照顧

假設 如果

這個弟弟很難帶 又常生病 或出狀況

而家中的父親 又忙於事業 或在國外奔波

母親有可能因為種種壓力 情緒 卻苦無對象傾訴

當狀況一來時 就會把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

那 為什麼不通報哩

問題在於家庭 整個環境

如果通報了 讓母親更加難堪

回去孩子是不是又遭一頓""管教""

我想 現在 能幫助孩子的

不是要她遠離父母

我一直希望能有多一點時間陪她

也一直希望能有機會能與她的媽媽聊聊

期末快結束時

她告訴我 她要轉學了 要去大陸讀書

我很遺憾 沒能幫助到她

我告訴我自己

永遠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情緒 加註在孩子身上

儘管這個孩子是否遲鈍 不討喜

我希望你們也都能如此 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