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15堂孩子必修的人生哲學課

15堂孩子必修的人生哲學課




作者:瑪莉葉塔.麥卡
原文作者:Marietta Mccarty
譯者:吳美真
出版社:久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1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852145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top
本書邀請父母以及老師一同思考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們分享哲理
  哲學不只包含在佈滿灰塵的書本裡。每一天你都有機會思考一些重要的問題,藉由哲學,孩童學會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社會大眾的生活。當一個孩子因為敞開心胸而充滿寬容,那麼他的影響力將是無可限量的。
  這本指南教你如何和「最小的」思想家分享從古至今最偉大的思想家──從柏拉圖到貝兒.胡克斯──歷久不衰的思想。
  孩童並非不認識殘酷和勇氣、愛和失落,而在這本獨一無二的著作裡,教師兼教育顧問瑪莉葉塔.麥卡第揭露了一個事實:孩童其實是天生的哲學家。本書利用作者過去十五年在美國各地的學校所琢磨出來的一套教學計畫,引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將哲學介紹給幼稚園到八年級的學生,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讓他們更能賞識別人,使他們有能力處理埋伏在生命過程中的哲學性困境。
  本書按照主題──包括偏見、憐憫、死亡等──編排,且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西蒙、波娃和達賴喇嘛等哲學家的作品。本書一步一步地帶領你如何教導孩童進行哲學思考,且包含許多極好的討論問題、教學建議,以及團體習作。
作者簡介
瑪莉葉塔.麥卡(Marietta Mccarty)
  十五多年來,教師和教育顧問瑪莉葉塔?麥卡第一直致力於向孩童介紹哲學,以及帶領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做這件事。她去到美國各地的鄉間、郊區和市區的學校,示範她獨一無二的教學計畫。麥卡第擁有哈林斯學院(Hollins College)的哲學學士學位,以及維琴尼亞大學的哲學碩士學位。目前她在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的皮德蒙特維琴尼亞社區學院(Piedmont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教哲學。
譯者簡介
吳美真
  政大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博士班肄業。曾任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專任譯者及多家出版公司自由譯者,譯作包括《美德書》、《鋼琴師》、《微物之神》、《消失中的江城》等三十餘本。現為雲林科技大學兼任英文講師及全職譯者。


top
推薦序哲學有定義嗎? 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
  這是一個哲學教育非常發達的時代,但是真正從事兒童哲學教育的人,不管是老師或家長,都缺乏好的入門或者是參考的資料。而這本書就我從事三十年兒童哲學教育的人看來,是在這方面非常難得的好書。
  美國哲學家Robert Sokolowski在《現象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這本書的導論中提到,過去哲學界在養成教育上,跟數學界對於數學人才的養成教育上有很大的差別:數學教育很少去讓初學者研讀歷史上重要數學家的作品,他們將過去數學的成就、方式濃縮起來,整理過,再教給年輕的人以及初學的人。而一般的數學家也是將過去數學家的成就當作養分、材料來使用,很快的就要從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而哲學界在教養哲學心靈的時候,卻特別著重要初學的人或要深究的人回頭去研讀過去哲學家的作品。而且在評論的時候不斷的註疏、詮釋、解釋,非常少有機會真正的在哲學領域裡面讓初學者發聲。Robert Sokolowski接受他的一個數學家朋友的建議,在寫《現象學導論》時,不做太多對於胡賽爾或海德格等哲學家回顧,或引述學說理論、追尋他們的思想緣起,而是將現象學的方法,從他的觀點去摘取認為可以實用在思維發展、解決問題的協助上。換句話說,他是要師法數學和科學的養成教育傳統。
我自己接觸現象學也有幾十年了。讀了他的作品也從中獲得許多的啟示跟運用的手法。
  九周出版社這本《人小鬼大》其實嚴格說來跟Robert Sokolowski的方式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從課程的安排、材料的選擇、態度的裁決與取捨各方面去看,都比Robert Sokolowski的作品更貼近基礎教育的需要。換句話說,要使用這本書的人,自己不必要是哲學的專業者。它所建議的東西如果照著作,不斷的反省自己的經驗,並且按照它所提供的從藝術、音樂、小說、故事、生活各個面向去重新接觸、重新評估,將創造的、批判的、關懷的、反省的各種思維編織起來,構成自己的哲學系統,而且它建議這過程是要和小孩一起作的。它假定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其實,這個話更嚴格的說來,就像雅斯培孩子是天生的含有相當豐富的哲學種子,雖然未成為哲學家(卻有成為哲學家的可能性),在這個假定的引導下,作者瑪莉葉塔?麥卡提供了她的經驗、她的設計。她非常關照、呵護哲學心靈,讓他們能夠在接觸哲學的過程中,有好的哲學典範,照顧他們在接觸哲學可能遭遇到的情緒、困難。簡單的說,她是為哲學教育作了培土的工作。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的拿她的建議和我本身的經驗作對照,我發現她很多的建議正是我努力在做的。而她的建議中有許多是我可以學習、可以參考的部分。雖然她以主題的方式來作引導,跟我在IAPC(美國兒童哲學促進中心)的傳統來作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別。但是我相信:天下真理「只此一家」的想法是有毒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用來協助兒童思維、兒童哲學的教育。
  這本書跟我的經驗最大的差別是,它照顧得非常周到。它也不怕很認真對學員要求程序上的規範。它也不怕先給哲學概念或其他要討論的主題下定義,而且它甚至於會把問題先提出來。而我的作法或IAPC許多人的作法比較強調孩子主動提問的能力之養成。所以我們以設計好的哲學故事或選來的哲學故事作為閱讀的開始、討論的預備,而不是一下就確立主題,然後再發展下去。瑪莉葉塔?麥卡的主題討論是兒童哲學教學的方式,如果和IAPC,以及台灣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所推展的:問題由兒童提出,然後從中發展出孩子們想要討論的問題的方式,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看到這本書,我非常的高興,因為它提供了我曾經不太願意注意,而現在我覺得想要試試看的方式。因為我相信,這種方式也有它的非常好的部分,可以補充IAPC教學模式的許多缺失。而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把藝術、音樂、小說等等的豐富資源,作有效的統合,提中給老師或家長作參考。閱讀這本書或使用他,成人會先獲得非常有趣、幽默而溫馨的態度之改變。
  這些年來,不管是在美國、歐洲或是台灣,都有許多為一般人創作的哲學作品,就如同海德格說的:「這是一個思考的時代。」哲學家已經脫離了過去數十年,關起門來整理哲學家的思維方式、作了許多哲學內部批評的過程。現在想要開始再出發,來從原始哲學關懷社會的趨向,重新投入人間條件的經營。這本書從這個大的潮流上看來,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別人我不知道,以我個人這個專業從事哲學教育的人來說,我會好好去試一試它的建議,當然,我會將它跟我本身過去的經驗相結合。最後,我要說一個短短的故事作為這篇介紹的結束。
  我的老師趙雅博神父曾經說過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學生,作了一個哲學論文,題目是哲學的定義,他蒐集了五百個哲學家的定義。」口試的時候,趙神父口試委員,他在過程中問他:「那你自己的定義呢?」那個哲學碩士研究生回答:「我只是個碩士研究生,我哪裡敢對哲學下什麼定義啊?」趙神父說:「那你這本論文要重寫。」我問趙神父有沒有讓這位學生畢業呢,他笑笑的反問我說:「你覺得呢?」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趙神父有沒有讓這位同學畢業。但是他有沒有畢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哲學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你閱讀這本書,你雖然不一定得到哲學的定義,至少你會獲得探索這個問題非常好的一個方式。

1 則留言:

AL 提到...

看完在借我喔!